姿势游戏第五关 姿势大作战游戏
一、古代文化常识有关游戏
1.请问古代传统游戏有哪些,例如曲水流觞那样的
古代相对有趣的传统游戏很多,猜拳行令、博弈比箭等都是,仅就文化含量高点的试举两例:
投壶
投壶,亦称射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巷陌平康的传统游戏。是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燕饮中用以娱乐宾客的一种投掷游戏。
《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和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根据文献记载,投壶盛于春秋,是在室内、堂上或庭院当中,置一广口大腹、壶颈细长的酒壶,以壶口为目标,宾主按规定的距离(离壶五至九尺),跪坐于壶的周围,依次将一根根柘木或棘木做成的矢给壶口投去(矢的形状一头尖,一头齐,颇似没羽之箭,故名)。矢有三种长度,室内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以投中者为胜,负者须饮酒。有专职的“司射”于旁监督,并以算筹记录比赛成绩。为了不使投的箭跃出,壶内实有小豆(赤豆)。
《左传》上就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
投壶在战国秦汉时得到等于进步,当时的姿势分子倾给于内心素质,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主题,正适合他们的需要,于是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
在流传经过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配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宋代司马光曾著有《投壶新格》一书,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式。宋代以后,投壶游戏逐渐衰落下去,不再像汉唐那样盛行,仅断续地在士大夫中进行。
民国时期,军阀孙传芳倡导尊孔复礼,拉拢一些知名学者行投壶之事,章太炎也列名鲁迅先生因此表示不满,以为是“既离民众,渐入颓唐”的征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照他看来,投壶是脱离民众的士大夫阶层的风雅之事。
其实在古时,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就很普遍。在明清小说中,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都玩此道,《金瓶梅》十九回中,有西门庆和应伯爵以及李桂姐等在“院子内投壶耍子”的描写;《镜花缘》里的那位“乌投壶”,能玩出“苏秦背剑”、“鹞子翻身”、“朝天一炷香”、“张果老倒骑驴”等许多花样,可见这种游戏在民间的普及程度。
斗茶
唐宋时饮茶,多是将采下的茶叶蒸熟烘干研碎成细末,加入香料,放入水中烹煮煎熬成茶汤。
宋时流行斗茶,又称茗战,就如今天的茶水质量鉴定比赛。
斗茶多为两人捉对厮杀,三打两胜,先比汤色,以纯白为上,是蒸时火候恰到好处的标志,汤色发青为不足,色灰则太过,色黄为茶叶采摘不及时,汤色泛红就是炒焙过头了。
再比茶汤碗面上泛起的汤花(沫饽),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就会形成“冷粥面”,紧咬盏沿久聚不散,汤花泛起会很快散开,斗茶就是根据茶叶水线出现的早晚,来判定优劣。
范仲淹有诗说斗茶:“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宋时除斗茶外还有分茶,就是用茶壶注水,在茶汤面上作画形成各种图案,有水丹青的美称,今天已失传多时了。
2.关于中国古代的游戏有哪些
戏法我国戏法出现在距今四千年的夏朝。变戏法者用几粒豆子捏在手里,忽有忽无,变来变去。我国手彩戏法就是从这几粒豆子开始的,因此大众称“彩豆”为手法之祖。现在的古彩戏法即由此演变而来。
元宵、灯节和鱼龙舞阴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唐代以来有观灯的风俗,因此又叫“灯节”。西汉时汉明帝提倡佛教,曾下一道谕:不论士族庶民,一律在元宵节悬挂灯笼,以示对佛的尊敬,故而汉时灯节尤盛。以后,元宵灯节不仅悬挂彩灯,而且杂以百戏,吹弹歌舞,已进步成狂欢节了。宋朝,灯节盛行舞龙灯,又称“鱼龙舞”,舞龙灯原先是祈雨的仪式,逐渐演变成民间游艺,在民间流传甚广。
爆竹药制爆竹据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爆裂发声,乃有“爆竹”之名。唐代又称“爆竿”。到宋代,大众才开始用多层纸张密裹火药,接以药线,玩时点燃药线,引起火药爆炸发声。还发明了将许多小爆仗用药线串连在一起,引燃后响声不绝的鞭炮。
焰火“烟火”亦称“焰火”,始于我国宋朝,以多层纸裹,内装药剂,点燃后火花四射,呈现出各种颜色,并幻成各种人物景象。古代傀儡戏中的“药发傀儡”,就是用此制成。
谜语和灯谜的古称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已有谜语,时称“度辞”。谜面又叫“喻体”,谜底又叫“本体”。到明朝,杭州一带文人兴起猜灯谜,又叫“灯虎”。灯谜是把写在纸条上的谜语张悬在碧纱灯上,猜中者有赏。灯谜比一般民间谜语要复杂些,大都有特定的“谜格”,如“卷帘格”、“秋千格”、“徐妃格”等。谜语和灯谜是我国人民逢年过节的娱乐活动主题其中一个。
风筝相传春秋时公孙般削竹为鹊,作木鸢,以窥敌城,可以说是最早的风筝。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传入。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玩者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前后摆动,使之越摇摆越高,是我国古代少妇们的娱乐用具。
斗鸡以鸡相斗,旧时多用以消闲、取乐。相传战国时即已流行。斗鸡者必须先选择勇猛善斗之鸡,即毛疏而短,头坚而小,足直而大,身长而结实,双目有神,走步稳重。斗鸡分三个回合,直到其中一只被打败为止。
斗蟋蟀相传唐朝已有斗蟋蟀游戏,到宋朝尤其盛行。
倒包子(本地方言),中国民间传统娱乐项目其中一个,因其具有较强的***性、挑战性、戏耍性而成为古代青少年和儿童最喜爱的娱乐项目,属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属秋千类娱乐设施。因成年人娱乐后,大多出现旋晕,呕吐症状(似严重晕车晕船之状)俗称倒包子。是古青州清明节特殊的娱乐项目其中一个。
蹴鞠是中国古代足球运动特有的称谓,是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体育项目和娱乐方法。“蹴”即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的意思,又叫“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鞠在其在进步演进中对全球体育,尤其是足球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四年七月十五日,国际足联确认:中国古
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足球起源于中国淄博临淄。
3.古代小孩子的游戏有哪些
原公开者:龙源期刊网
1.放风筝
放风筝是我国传统游戏,也是清明节的风俗。嘿嘿,它还有许多有趣的名字:风琴、纸鹞(yào)、纸鸢(yuān)。鹞和鸢都是鸟的名字,风筝身上寄托着大家先人想要飞翔的梦想呢。大家了解第壹个风筝是谁做的吗?哈,那正是鲁小班的祖祖祖爷爷鲁班的手笔啦。这么有趣又好玩的游戏当然深受小孩子们的喜爱,就算是现在也是盛宠不衰。
2.蹴(cù)鞠(jū)
蹴鞠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眼熟呢?没错,这就是我国古代的足球。你可别惊讶,蹴鞠在距今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开始流行了呢!蹴鞠一开始是作为军事游戏,后来慢慢地为皇室所喜爱,最后传到民间。你了解吗?曹操可一个超级球迷呢!国足呀国足,有如此深厚的背脊,你还不加把劲?
3、骑竹马
李白有首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可见这骑竹马也是古代儿童特别喜爱的一种游戏。大家一定很好奇啥子是竹马?这“竹马”非马,而是一根竹竿。骑竹马就是拿一根竹竿子“骑”在两胯之间,一手握住竿头,竿尾就拖在地上,装作骑马的样子。古时候称和自己一起玩的兄弟叫“竹马之友
4.古代主要以啥子游戏为主
由于缺乏体系的古代休闲活动主题的研究资料,大家只能根据对休闲娱乐活动主题的普遍领会来组织展品。
在查阅大量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大家将展览分为乐舞百戏、博弈娱乐、体育娱乐和民俗娱乐四个部分。在古代,欣赏乐舞百戏是当时大众的一项重要消闲活动主题,也是贵族阶层展示其财富的一种方法。
后来乐舞逐渐演变成为一项专门的艺术表演形式,而不是一项严格意义上的休闲活动主题,但在古代生活中,它仍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娱乐形式,大家选取了一些对大众颇有影响的活动主题,如傀儡戏、皮影戏等展品。博弈类项目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娱乐活动主题,也是中国古人崇尚哲学想法并将其融入休闲活动主题的一种体现,是能体现中国人想法和哲学含义的活动主题。
为完整展示这项娱乐活动主题,大家选取了六博、双陆、打马格钱币、象棋、围棋以及诗酬、-具等文物作为展示内容,一方面展现出古代博弈类项目的社会参和程度,另一方面展示古代不同类型的博弈活动主题方法及演变经过。体育娱乐是古代一项经久不衰的娱乐活动主题,是大众劳作之余开展的体育运动,也是古人常见的休闲方法。
中国古代流行对抗性不强、讲究诀窍的运动,这和中国的儒家想法相一致。在这种文化背景影响下,表现诀窍的蹴鞠、步打球、捶丸等项目就成为当时众多文人的爱慕。
本次展览选取了一些表现此类活动主题项目的展品,让观众在了解这些活动主题形式的同时了解其社会背景,达到增长历史姿势的目的。民俗娱乐集大众性和普遍性于一体,展览中大家既表现了文人士大夫阶层所关注着的金石收藏、书画创作等活动主题,也展示了在年节之际平民百姓前往庙会观看杂耍、观龙舟赛等活动主题,更有一些反映儿童游戏的文物。
二、第五人格游戏故事背景资料详细解答 噩梦的起源
第五人格是一款杀鸡类的手机网游,由于这款游戏的质量优良,不少玩家在玩游戏的同时也对故事背景特别感兴趣。何故会有逃生者,何故屠夫要追杀逃生者。这一切都要从那噩梦的起源—温斯顿庄园开始说起…
故事的开始—–
一切都要从温斯顿庄园说起,这个“恶名昭著”的庄园:
20世纪欧洲,有一对年轻夫妇在某偏远的山区以低廉的价格买下了一座占地面积巨大的庄园。天下没有不收费的午餐,这座庄园之因此这么实惠,是由于:这座庄园的名声一直不如何好——由于历代主人的不详听说,关于这个庄园流言四起,又因名声不好周边没有任何邻居。而这对夫妻呢,是一时名声大噪的艺术家,他们为何要买下这个诡异的庄园?由于他们看中的是它周边典雅的天然风光和清净的环境,他们觉得这有利于艺术创作,更何况他们是在新全球一时熏陶下成长的,对迷信和流言天然不会看重,纵然当地人对此惊讶不已。
夫妻入住庄园后,对庄园进行了翻修,源于他们对艺术热爱,因此对灵感和艺术的庇护者——缪斯有着敬仰之情,这也就是庄园中处处充满著西方神话色彩的缘故。他们还设计了家族徽记——缪斯九仙女的符号,符号是由画家丈夫设计的,为了讨好作曲家妻子运用了音符和竖琴的元素来表示缪斯九仙女。
时刻不久之后,他们迎来了家中的第三位为成员——大家游戏的主角。
就在大家以为这一家会一直快乐的生活下去的时候,一件谁也不想多提起的事发生了:
24年前,主角迎来了他的12岁生日,这原本是令人开心的事,但,在这一天,主角故事了世间最悲痛的事——他亲眼目睹了双亲被匪徒残忍杀害了,而这起惨绝人寰的案子起因却只是:周边流民因偷窃被发现而即兴形成的杀人事件,他们为了企图扰乱线索而故意事后制造了残忍的案发现场。
主角由于强力的灵魂冲击而在很长一段时刻处于恍惚情形,通过自我封闭来进行自我保护。这也给了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哄骗欺诈诱使主角变卖了庄园,接着将主角抛弃在灵魂病院,他们却携带着巨额财富消失了。
这之后庄园几经易手,而且恶名仍在不断加深。多数买主只是为了转手出售而买下,但却发现基本很难出手,差点几年就无人问津。大多数区域由于根本无人维护而逐渐荒废,大部分租户也因惧怕听说和位置过于偏僻而搬离,只有少部分农田还在被人耕种,但也时不时有匪徒来骚扰。很快庄园就再也卖不出去了,也没人记得最后一任主人是谁。
13年前,庄园听说被一位青年收购,和其他主人不同,他从头雇佣了人来运作庄园。虽然有着不祥的听说,但在重金之下仍有不少人前来应聘。不久就恢复了庄园大部分功能区域的运作,但一些荒废过久且影响不大的区域就依旧处于闲置情形(例如林场、猎场、教堂等区域)。但似乎还有别的物品在这里运作,由于人员缺口就像填不满似的,从未停止过人员的招募,也总有人陆陆续续来到这个偏僻的庄园。虽然令人好奇,但如果能拿到是外面双倍的报酬,谁又会真正的去关心那些呢?
同年,新兴犯罪推理小说家——奥尔菲斯开始在文学界崭露头角,虽然他笔下的故事往往阴暗而残酷,也完全不吝惜笔下人物的生死,但恰好满足了当时大众厌倦了传统故事的口味,迅速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推理小说新星。这位小说界的新起之秀正是大家故事的主角。
就在大家以为这庄园会在这位青年手下日渐变好的时候,却逐渐有传言说庄园中正在发生一些不可告人的事务,但其中的佣大众对此则闭口不谈
越来越多不详的流言指给这个庄园,声称这里不断有人来,但未见庄园实际的人数有明显增加,社会上诸多的人口失踪案最后也都指给了这个地方。但警方的数次调查都空手而归,这并不是由于受到阻拦,相反每次警方的调查都会得到庄园主的积极配合,这更加令人怀疑这个地方。
直到一次事故的发生,大概就在10年前,这个庄园的神奇面纱终于被掀起了一角。庄园中某个区域发生了火灾,烧毁了大半区域。在消防队和警察调查后发现,火灾中死去的仆从们的死因和火灾没有任何关系,仅有少数多少幸存者昏迷在地,他们躺在地上的位置是经过独特布置的,似乎在举办某种神奇的仪式,而小说家奥尔菲斯也在幸存者中。但奇怪的是:全部幸存者醒来后发现自己完全忘记了何故来这个庄园,以及在这里发生过啥子。事后调查也证实火灾的起因是焚烧炉在缺少看管下导致的炸燃,并非蓄意纵火。幸存者等人的遭遇被定性为邪教仪式的牺牲者,但其余人员的死因则始终无法得到合领会释。
当时警方详细搜查了庄园,但由于火灾而完全变成废墟的区域无法获取任何线索,其他区域也毫无收获。其主人疑似在火灾发生时已逃离,由于在烧毁的尸体中也并未寻获类似体型尸体。随后警方便关闭了庄园,从此再无人敢问津甚至靠近这片区域,并被大众称为“恶名昭著的庄园”。
主角¬——奥尔菲斯在医院昏迷了整整一年,当大家以为他会这样一直昏睡下去时,他终于醒来了,但却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基于知名小说家的名望以及他本身的积蓄,这一年他在医院得到了良好的照看。但就在醒来不久后,他就被“请”出了医院,听说他怪罪医院对他的药物治疗影响了他的写作能力,让他的手颤抖不止,无法再进行创作,因此他和医院产生了矛盾,愤而离院。
随后读者发现他写的物品已经完全是连八卦小报上的故事都不如的内容了,连当初最狂热的读者,也难以忍受这些新的蹩脚内容,他们甚至否认他是真正的奥尔菲斯。不久,这个曾名动一时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出版社方,更当他已经死了一样。
7年前,在一座廉价出租屋的2楼,一间不起眼的私人侦探事务所开张了。不同其他事务所,这个可谓是门可罗雀了,但如果你只是丢了猫猫狗狗,或是想了解谁在背后想给你戴绿帽子,来这里通常不会有错。
就在1月前,某富商年幼的女儿在乡下度假时,离奇失踪,调查后发现全部证据都指给了那个恶名昭著的庄园,案件中疑点重重,但警方却并不愿意深入调查,富商需要人帮他调查出真相,最重要找到他的女儿。
就在1月前,某富商年幼的女儿在乡下度假时,离奇失踪,调查后发现全部证据都指给了那个恶名昭著的庄园,案件中疑点重重,但警方却并不愿意深入调查,富商需要人帮他调查出真相,最重要找到他的女儿。
2天前,主角收到了富商的委托函——邀请主角协助帮忙调查那个庄园以找回自己失踪的女儿,伴随委托函还有一张金额巨大的支票,这可是侦探社自成立以来收到过最大的佣金了,主角寤寐求之,细看委托函上的收件人,一个他自己的都已经遗忘的名字——(玩家输入姓名)。
昨天,迫不及待的主角离家寄出了回执函,并利用这笔佣金购置一些所需品,准备明天出发。
一夜好眠,侦探出发了,去往那个“恶名昭著”的庄园。
由于庄园地处偏远,加之今天下著雷雨,主角迷路了,在将近夜晚才到达庄园,为了躲雨,主角直接来到荒废已久的主屋开始调查……
看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已经了解了不少的姿势呢?想必在玩游戏的时候也能更好的代入了吧。温斯顿庄园的故事就讲到这了,新的篇章之页还等著大家去翻。
三、《高兴读书吧》第一课时姿势集合
3月19日周四《高兴读书吧》第一课时姿势点归纳:
一、猜书名。
1.根据封面猜一猜书名(二年级上册《高兴读书吧》主推书目《小鲫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
2.听故事务节猜(《神笔马良》)。
3.观看视频猜(《七色花》)。
二、出示本单元《高兴读书吧》主推书目。
读一读书名:《七色花》《神笔马良》《梦想的实现》《一起长大的玩具》。
三、解析《一起长大的玩具》。
1.从封面上能获取哪些信息?(书名,作者,编者,出版社,插图)
2.自己说一说其他信息。
3.了解封底和书脊:书的背面叫封底;封面和封底中间的部分叫做书脊。
4.回忆大家学过的金波爷爷的课文:《雨点儿》《阳光》《树和喜鹊》。
四、学会看目录。
1.目录上有深入了解和页码。
2.目录的影响:目录可以告知大家故事的大概内容,可以看目录猜一猜故事的主要内容。
3.操作:
(1)自己找一本讲儿童故事的书,说一说书名,作者,出版社和插图。
(2)翻开目录数一数这本书有多少故事?第三个故事是啥子,从哪一页开始?你最感兴趣的故事是哪壹个?
4.出示《一起长大的玩具》目录页。找出有多少故事,一共有几许页?
五、默读《一起长大的玩具中》中的壹个片段。
1.出示默读标准。
2.默读小游戏。
3.阅读整本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猜一猜或者跳过去的方式。
4.边读片段边想象画面。
六、进修制作阅读记录表。
七、小结。本节课来到儿童故事王国认识了新兄弟,学会了看目录,了解了阅读整本书的方式。
3月19日语文《高兴读书吧》作业:
1.找一本你喜爱的书,说一说书的信息(书名,作者,编者,出版社以及插图的内容。这本书有多少故事?第三个故事是啥子?从哪一页开始的?你最喜爱哪壹个?)
2.阅读故事《一起长大的玩具》(周末阅读《七色花》、《神笔马良》、《梦想的实现》)。
3.制作阅读记录表,记录你的阅读时光(填上寒假阅读的内容和今晚阅读的内容)。
3.20《高兴读书吧》第一课时在线答疑
1.二年级上册《高兴读书吧》主推那几本书?本期《高兴读书吧》主推了那几本书?请说出书名。
2.从封面上能获取哪些信息?
2.了解封底和书脊?
3.回忆大家学过的金波爷爷的课文?
4.目录上有哪些部分组成?目录的影响?
5.自己找一本讲儿童故事的书,说一说书名,作者,出版社和插图。
7.翻开目录数一数这本书有多少故事?第三个故事是啥子,从哪一页开始?你最感兴趣的故事是哪壹个?
8.根据自己制作阅读记录表,说一说你最近读过的书里最喜爱的一段,和大家一起同享。
《一起长大的玩具》
金波
猪蹄儿灯
小时候过年,最大的趣味莫过于三十晚上点燃“猪蹄儿灯”。
那是一种自制的灯盏,点燃以后,高举过头,就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其实,玩猪蹄儿灯,最大的趣味,还缘于它的制作经过。
早在腊月二十几,不少人家就开始宰猪了。大家小孩子家对于宰猪吃肉,当然有兴趣,但也早就巴望着得到那尖尖的猪蹄儿壳,觊觎着一小块猪油,好用来做一盏猪蹄儿灯。
被宰了的大肥猪,浸在热汤里,刮去了鬃毛,白白胖胖地躺在案板上,它的四只尖尖的小猪蹄儿翘得高高的。
大家拿一根长长的钉子,用钉子帽儿用力一勾,就把猪蹄儿壳勾了下来。大大众很慷慨,虽然你去勾,反正对他们来说也没用。
想要一块猪油可就难了。没有猪油是万万做不成猪蹄儿灯的。大家总是死乞白赖地讨猪油。而他们又总是说,这样一块猪油,够炒壹个菜的了。
大家说,宁肯少吃壹个菜,也愿得到一块猪油。
快过年了,大大众也不愿拂了孩子们的面子,因此最后总是能满足大家的标准,割下一块猪油送给大家。
有了猪油,再去找母亲要一根棉捻儿,裹在猪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一盏灯就算做成了。
最后一道工序简单多了,找一根高粱秆儿,劈开一端,把猪蹄儿灯夹紧,就算大功告成。
到了三十晚上,把猪蹄儿灯点着,互相招呼着,一齐走到街上来。
街上已有好多孩子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出来了。他们的灯只能提着,低低地照着脚下一小片土地;大家的猪蹄儿灯却总能举过头顶,照得很高很远。
最值得骄傲的是,大家的灯是自己做的。
抽陀螺
“杨柳活,抽陀螺。”
这是我童年时学过的一首童谣中的两句,说的是初春时节,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
陀螺,是一种很简单的玩具,小孩子自己都可以制作。找一块木头,削成一寸多高,直径也一寸多的圆柱形,再把下端削尖,尖端安一粒滚珠,陀螺就算做成了;再做一根鞭子,就可以玩儿起来。
玩的时候,先得从鞭梢缠起,缠住陀螺的腰身。直放在地上,用手指按住陀螺顶端,用力一拉鞭绳,陀螺就在地上转起来,再用鞭子不断抽打,越抽转得越快。
为了让陀螺转得更快,大家常到冰上去玩儿。鞭梢儿噼啪噼啪响,陀螺滴溜滴溜转。虽然天寒地冻,谁也不觉得冷。
在我的印象中,抽陀螺的游戏似乎只限于男孩子玩儿。现在想起来,大约是由于这种游戏刺激性较强,你必须一下一下地去抽打,它才转;稍一怠慢,它就会停转歪倒。
抽陀螺,还很有进攻性。多少人一起在冰上抽打,常常是扬鞭猛抽一下,让自己的陀螺以极快的转速去撞击别人的陀螺,以把别人的撞倒为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不知是谁,把“抽陀螺”改叫“抽汉奸”。这个新名称,很快就被大家认可。一说起“抽汉奸”,大家的鞭子抽得更响、更有力,把那些投敌卖国者视作陀螺,一鞭一鞭抽得它在冰上团团转,很是解气。
有时候,大大众在一旁看着,也会走上前来,和大家一起抽它几鞭子。
兔儿爷
小白兔给来是儿童的宠物,雪白的绒毛,通红的眼睛,尤其是温顺的性格,让大家格外爱怜。
每年中秋节,市面上除了卖月饼、水果、干果外,最引起大家孩子家兴趣的,就数泥塑兔儿爷了。
本是兔儿,偏又以“爷”相称,在别的动物中,绝无这种殊荣。“爷”字给来是和长辈、和威严连在一起的。在人间不说,单就诸神而论,我小时候就了解有“灶王爷”、“土地爷”、“财神爷”,对这些“爷”们,须格外敬畏,以免招灾惹祸。
这兔儿爷,虽然也算得上广寒宫里的“神兔”,即使称为“爷”,大家也并不惧怕它;相反,都觉得这兔儿爷和大家最平等,最亲近。每年的中秋节,都愿意“请”一尊兔儿爷来和大家玩耍。它带给大家的高兴,是别的玩具所不能代替的。
对兔儿爷的喜爱,除了缘于对生活中真正小白兔的温情之外,还由于兔儿爷多了几分童话色彩。
兔儿爷的外貌就很奇妙,兔脸儿,人身子,那样子格外引人遐想。
那时候,每逢买来壹个兔儿爷,总是沉甸甸地抱在怀里,和它脸对脸地对视好久。兔儿爷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兔儿爷的穿着打扮也很奇妙,有的穿着大红袍,有的披着甲胄,有的背插令旗,样子很威武。
兔儿爷可不是卧在那儿,而是骑着老虎,或者狮子,或者麒麟,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无往而不胜。
在我买到的众多的兔儿爷中,我最喜爱的是一种叫“刮打刮打嘴”的兔儿爷。这种兔儿爷嘴唇会动,一动就发出“刮打刮打”的响声。原来有一根线连着嘴唇,从中空的体内伸到脚下,用手一拽,嘴巴一张一合,发出声响。
说起兔儿爷,本是中秋祭月的象征;以兔代月,又是源于兔居月中捣药的神话。少妇拜月,供的是“月光码儿”;大家儿童仿效少妇,供的是兔儿爷。对大家这些孩子来说,拜月是游戏,兔儿爷就成了大家的玩具了。
小时候,年年中秋节都要买壹个兔儿爷。开始年龄小,买个二三寸高的,随着年龄增长,买的兔儿爷也越来越大,我买过的兔儿爷,最大的有身高一尺的。
兔儿爷最大的有二三尺高。这么高的,我没买过,一来抱不动,二来也没地方摆。
已经好多年没见过兔儿爷了;如果现在有卖兔儿爷的,我一定买壹个大个儿的。
《梦想的实现》
(印度)泰戈尔
老苏巴的儿子小苏希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他经常扰得街坊邻居不得和平。老苏巴有时候气急了,会想要教训他一顿。可他的腿有风湿病,比不上小苏希正是活蹦乱跳的年纪。顽皮的小苏希并没有挨过几次爸爸的拳头。
星期六的早晨,快到上学的时刻了,小苏希却一点也不想去学校。由于今天要考地理,小苏希不喜爱考试。邻居家今天晚上要放烟花,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了,热闹极了,小苏希想去邻居家里玩。
“苏希,你如何还不起床去上学?”老苏巴看着赖床的苏希问道。苏希躺在床上,假装很痛苦地说:“爸爸,我肚子疼,不能去上学了。”
苏巴了解这是儿子在为不想上学找借口,就像趁机教训他一下。他对苏希说:“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上学了,一会儿吃点帮助消化的药,在床上休息吧。”他又装的很遗憾的样子说了一句:“太可惜了,我还给你买了柠檬棒棒糖,看这个样子,你也吃不了了。”
小苏希听了爸爸的话,顿时愁得不行。他特别爱吃柠檬棒棒糖,几乎一有零花钱就去买。他也很害怕吃药,觉得吃药是全球上最痛苦的事务。
不一会儿,爸爸就端着一碗药过来了。苏希一看到那黑乎乎的药汤,就急忙从床上跳起来,说:“爸爸,我的肚子不疼了,我要去上学。”苏巴把儿子一把摁回了床上,对他说道:“不行,你今天哪儿都不能去,把药喝了,接着老老实实地在床上休息一天。”说着,他不顾苏希的反对,逼着他喝了这碗药,接着就反锁了苏希的房门离开了。
可怜的苏希在房间里嚎啕大哭,他一边哭,一边想:要是我能变得像爸爸那么大就那样我就可以想做啥子就做啥子,没有人能再来管教我。
另一边苏巴正在安静的坐着,他在心里默默想到:我小的时候由于父母的溺爱和自己的顽皮,没能好好读书,要是能再有壹个机会回到过去,我一定会用功读书,不浪费一点儿时刻。
正在此时,一位仙子经过了他家门口,她听见了父子二人心中所想,就对他们说:“放心吧,明天你们的梦想都会实现了。”听了仙子的话,父子俩都早早爬上床去睡觉。经常失眠的老苏巴更是一碰到枕头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苏巴很早就醒来了。他发现自己的头发和牙齿都从头长了出来,下巴上的胡须全没了。睡前还合身的衣服现在又肥又大,他急忙跑去照镜子,发现自己现在已经完全是小孩子的样子了。
而一给早起闹腾的苏希却感觉又困又累,如何睡都睡不够。就在他还昏昏沉沉的时候,喧闹的苏巴跑了进来,把苏希吵醒了。苏希无奈地起床了。他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紧的难受,再低头一看,自己的手和脚都变大了。他立即去照了照镜子,镜子里的苏希头发已经掉光了,嘴也由于没有牙齿而显得瘪瘪的,下巴上的胡须更是又白又长,苏希已经变成自己希望的大人模样了。
就这样老苏巴变成了小苏巴,小苏希变成了老苏希。父子俩都欢喜地以为自己开始了快乐、高兴的新生活。
然而现实却并没有让他们如愿。先说老苏希吧。老苏希认为自己现在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可他来到池塘边想要游泳时,他发现他现在的身体本能地抗拒游泳,由于他害怕着凉生病。他想去爬树,可是树枝根本承受不住他的体重;他想吃柠檬棒棒糖,然而柠檬棒棒糖也没有以前美味了;他想去找兄弟们玩,可是年轻喧闹的兄弟又吵得他心烦;他像往常一样恶作剧,大众会追着他满街喊打……更让他烦恼的是,他还要对付总想逃课的爸爸——小苏巴。
《七色花》
(苏联)瓦·卡达耶夫
一天,小姑娘珍妮到铺子里买了七个面包圈。回家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一只狗跟在她的后面,把面包圈壹个壹个都吃掉了。
“啊,你这坏狗!”珍妮叫着,转身去追那只狗。可是,她没追上,却迷路了。她急得哭了起来。走来壹个妻子婆,把她领到一座花园里。
“别哭了!”妻子婆说,“我把这朵‘七色花’送给你吧!”说着,妻子婆把一朵有着黄、红、蓝、绿、橙、紫和青七片彩色花瓣的花送给珍妮。
“这朵小花,”妻子婆又说,“只要撕下一片花瓣,把它扔出去,唱个歌谣,你要它做啥子它就能做啥子。”妻子婆教珍妮唱那首歌谣,珍妮刚学会,妻子婆就不见了。珍妮想尝试看,就撕下一片黄花瓣扔出去,唱道:“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北来飞到南,绕壹个圈儿转过来,让我带着面包圈回家去。”
一眨眼工夫,珍妮回到家了,手里拿着一串面包圈。
珍妮想:“这真是一朵神奇的花,我要把它插在最好的花瓶里。”她伸手去书架上拿母亲最心爱的小花瓶,一不小心,“当啷”一声,花瓶掉下来摔碎了。珍妮连忙撕下一片红花瓣:“……让母亲的花瓶完完整整的吧!”歌谣还没唱完,花瓶碎片已经合在一起了。
珍妮走到院子里,看见男孩子们在玩“到北极去”的游戏。“让大家一起玩吧!”珍妮说。但男孩们不让她参与。珍妮撕下一片蓝花瓣唱了起来:“……让我马上到北极!”她就立刻到了寒冷的北极。
一阵旋风吹来,珍妮还穿着夏季的衣服呢,“哎哟,太冷了!”她大哭起来。七只大白熊给她走过来。珍妮吓得赶快撕下一片绿花瓣,边扔边唱起歌:“……让我马上回到我家院子里。”
一眨眼工夫,珍妮又在院子里了。她走到别的院子去同女孩子们玩,看到她们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就撕下一片橙色花瓣,唱道:“……让全球上全部的玩具都归我吧!”于是,玩具从四面八路线珍妮飞来。洋娃娃、小皮球、小汽车、小飞机……堆满院子,堆满街道,城里交通堵塞了,有些玩具跟着珍妮来到阳台,爬上楼顶。
珍妮赶快撕下一片紫花瓣,唱道:“……让玩具赶快都回商店去。”于是,全部的玩具都不见了。
只剩下一片花瓣了,可不能再随便用了。珍妮来到大街上,仔细想还要点儿啥子。
忽然,她看见壹个很可人的小男孩坐在大门前的板凳上。
“小兄弟,你叫啥子名字?”珍妮问。
“维佳。”
“啊,维佳,大家来玩捉迷藏吧!”
“不行,我的腿有毛病,不能跑着玩。”
“你一定能跑!”珍妮说着,撕下最后一片青花瓣,唱道:“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北来飞到南,绕壹个圈儿转过来,让维佳健壮起来吧!”
小男孩的腿马上他从板凳上跳下来,同珍妮玩起了捉迷藏。
《神笔马良》
洪汛涛
从前,有个孩子名字叫马良。父亲母亲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割草过日子。他从小喜爱学画,可是,他连一支笔也没有啊!
一天,他走过壹个学馆门口,看见衙门里的县令,拿着一支笔,正在画画。他不自觉地走了进去,对师爷说:“我很想学画,借给我一支笔可以吗?”县令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啐在他脸上,骂道:“穷娃子想拿笔,还想学画?做梦啦!”说完,就将他撵出大门来。马良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他说:“偏不相信,如何穷孩子连画也不能学了!”
从此,他下决心学画,每天用心苦练。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沙地上学着描飞鸟。他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学着描游鱼。晚上,回到家里,拿了一块木炭,在窑洞的壁上,又把白天描过的物品,一件一件再画一遍。没有笔,他照样学画画。
一年一年地过去,马良学画从没有一天间断过。他的窑洞四壁,画上叠画,麻麻花花全是画了。提高也很快,真是画起的鸟就差不会叫了,画起的鱼就差不会游了。一回,他在村口画了只小母鸡,村口的上空就成天有老鹰打转。一回,他在山后画了只黑毛狼,吓得牛羊不敢在山后吃草。然而马良还没有一支笔啊!他想,自己能有一支笔该多么好呢!
有壹个晚上,马良躺在窑洞里,由于他整天地干活、学画,已经很疲倦,一躺下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了解啥子时候,窑洞里亮起了一阵五彩的光芒,来了个白胡子的老人,把一支笔送给他:“这是一支神笔,要好好用它!”马良接过来一看,那笔金光灿灿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他喜得蹦起来:“谢谢你,老爷爷,……”马良的话没有说完,白胡子老人已经不见了。
马良一惊,就醒过来,揉揉眼睛,原来是个梦呢!可又不是梦啊!那支笔不是很好地在自己的手里吗!
他特别高兴,就奔了出来,挨家挨户去敲门,把伙伴都叫醒,告知他们:“我有支笔啦!”这时才半夜哩!他用笔画了一只鸟,鸟扑扑翅膀,飞到天上去,对他唧唧喳喳地唱起歌来。他用笔画了一条鱼,鱼弯弯尾巴,游进水里去,对他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他乐极了,说:“这神笔,多好呀!”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里的穷人画画:谁家没有犁耙,他就给他画犁耙;谁家没有耕牛,他就给他画耕牛;谁家没有水车,他就给他画水车;谁家没有石磨,他就给他画石磨……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地传进了邻近村里壹个县令的耳朵。这县令,就派两个家丁来把他抓去,逼他画画。
马良年纪虽小,却生来是个硬性子。他看透有钱人的坏心肠,任凭县令如何哄他、吓他,要他画个金元宝,他就是不肯画。财主就把他关在一间马厩里,也不给他饭吃。
傍晚,雪纷纷扬扬地落着,地上已经积起了厚厚一层。县令想,马良这一下不是饿死,也准冻死了。他走过马厩门口,只见门缝里透出红红的亮光,还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他觉得奇怪,凑近眼去,往门缝里一张,啊!马良不但没有死,而且还烧起了壹个大火炉,一面烤着火,一面正吃着热烘烘的饼子呢!县令了解,这火炉和饼子,一定是马良用神笔画的,就气呼呼地去叫家丁来,要他们把马良杀死,夺下那支神笔。十多个凶猛的家丁,冲进了马厩,却不见马良,只见东面墙壁上,靠着一架梯子。马良趁着天黑,攀上这梯子,翻墙走了。县令急忙攀上梯子去追,没爬上三步,就摔下来了。这梯是马良用神笔画的。
马良出了县令的家,他了解在村里是不能住了,他给自己的村庄挥了挥手,默默地说了一句:“伙伴们,拜拜啦!”马良用神笔画了一匹大骏马,跳上马背,给大路上奔去。没有走出几许路,只听见后面一阵喧哗,回头一看,火把照得通明,县令骑着匹快马,手执一把明晃晃的钢刀,带着一二十个家丁,追上来了。
眼看就要追着了,马良不慌不忙,用神笔画了一张弓,一支箭。箭一上弦,“飕”的一声,正射中县令的咽喉,县令翻身跌下马去了。马良拍拍大骏马,大骏马像飞一样地给前驰去了。
马良连日带夜地在路上跑了几天,到了壹个市镇里,看看离家乡已经很远,就在这儿住下来。他画了许多画,拿到街坊去卖。由于他怕别人了解,便不让画活起来,画成的物品,不是少嘴便是断腿的。
一天,他画了一只没有眼睛的白鹤。一不小心,在它脸上溅上一滴墨水,白鹤便眼睛一睁,扇扇翅膀飞上天去了。
这一来,整个市镇都轰动了。当地的官员,马上把这件事奏给了皇帝。皇帝就下了一道圣旨,派人来召他到京都去。马良不肯去,他们把他拉去了。
皇帝拿到神笔,就自己来画了。他先画了一座金山。贪心不足的皇帝,画了一座又一座,画了一座又一座,重重叠叠地画了许多。画好一看,哪是金山!却是一堆堆的大石头;上面压得太多,就塌下来,差一点把皇帝的脚也打伤。
皇帝还不死心。他心里想,画金山不成,就换金砖。他画了一块嫌小,画了一块嫌小,最后画了长长的一大条。画好一看,哪是金砖!却是一条长长的大蟒蛇,张开血盆似的大口,给他扑来。幸亏卫士们救得快,不然,皇帝早被大蟒蛇吃掉了。
皇帝没有办法,只得把马良放出来,又假惺惺地对他说了一些好话,说啥子要给他许多许多金银,还说啥子要把公主嫁给他,招他做驸马。
马良一心想夺回神笔,他装作答应下来。皇帝见马良答应了,特别高兴,就把神笔还给了马良,要马良给他画画。皇帝想,画金山、金砖都不成,那么画株摇钱树吧!摇钱树上,长的都是钱,轻轻一摇,就能掉下许多钱来,这有多好啊!他就叫马良画摇钱树了。
马良心里打定了主意,不说啥子话,提起神笔一挥,壹个无边的大海,出现在眼前了。蓝蓝的海水,没有一丝波纹,亮闪闪的像一面大玉镜。皇帝看了很不高兴,脸一板,骂道:“叫你画摇钱树,谁叫你画海!”
马良在大海中央画了块小岛,岛上画了株又高又大的树,说:“这不是摇钱树吗?”皇帝看见那株树,发着耀眼的金色光芒,喉咙里咽了几口唾水,就嘻嘻地笑了起来,急巴巴地对马良说:“赶快画只船吧!我要到海中央去摇钱!”马良画了一只很大很大的木船,皇帝就带了娘娘、太子、公主和许多大臣、将军,都上船去了。
马良又画了几笔风,海水掀起密密的波纹,大木船就开动了。
皇帝心里痒滋滋的,嫌船走得太慢,在船头上叫:“风大些!风大些!……”马良就加了几笔粗粗的风。海动荡起来了,白帆鼓得满满的,木船急速地给海中央驶去。
马良又加上几笔大风。大海不安地吼叫起来,卷起滚滚的浪涛,大木船摇摇晃晃了。
皇帝心里害怕,给马良摇手,大声地喊道:“风够了!风够了!……”马良装作没有听见,不歇手地画着风。海水发怒了,浪涛扑上船去了。船倾斜了,船上乱起来了。
皇帝被海水打得浑身湿漉漉的,抱着船的桅杆,不住地叫喊:“风太大了!船要翻了!不要再画了!……”马良不去睬他,还是不住手地画风。风更大了,吹来了许多厚厚的乌云,又鸣雷,又闪电,还下起暴雨来。浪更猛了,海水像一堵堵倒坍的高墙,接连不断地往船上压去。船翻了,船碎了,皇帝他们都沉到海底去了。
皇帝死了以后,《神笔马良》的故事就传开了。马良后来到啥子地方去了呢,大家都不清楚。有的说: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南,和那些种地的伙伴在一起。有的说:他到处流浪,专门给许多穷苦的大众画画。